2022年5月,乘聯會數據顯示,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已經達到26.6%,較2021年5月提升11個百分點。圍繞汽車電動化、智能化的投資熱度不減,并向上游原材料、芯片等領域延伸。
對成立于2016年的蔚來資本而言,新能源也是其長期關注的賽道。
2017年,蔚來資本圍繞電動化,布局了電池及材料公司;2018年,自動駕駛技術公司、激光雷達公司興起;2019至2020年,蔚來資本開始關注企業服務,投資了幫助加油站、汽車銷售門店等提高效率的公司。
據蔚來資本管理合伙人朱巖介紹,目前機構關注的重點集中在以下六大方向:
1.全球供應鏈的變化,中國企業出海將迎來機遇;2.新能源,尤其是儲能方面,可能出現新技術突破;3.半導體行業。隨著汽車架構向域控制、中央集中式架構方向發展,對高性能芯片需求提升。未來10年,半導體產業的最大市場可能變成汽車行業;4.汽車電壓平臺提升,新型電機、電控將出現;5.二手車市場,中國汽車保有量已是全球第一;6.智能座艙的變革。
近期,朱巖接受《中國企業家》采訪,分享了他對新能源賽道投資機會的判斷,以及在出海、供應鏈安全等方面的思考。他認為:
1.隨著汽車加速電動化,電池、電機和電控賽道已經出現非常成熟的公司,但產業鏈中依然能看到很多技術創新。
2.對機構來說,投資時間點很重要。如果投得過早、產業生態還未形成,可能出現在研發側投入很重而結果仍不理想的情況。
3.新能源是確定性很高的一個行業,但創業者要尊重行業規律,思考如何與巨頭合作、與營商環境好的地方政府合作。
4.中國品牌出海,機遇與挑戰并存。
5.以前中國被認為是世界工廠,現在供應鏈的集中度降低,呈現區域化趨勢。
以下為朱巖接受《中國企業家》采訪主要內容,有刪節:
汽車電動化、智能化:依然有大量創新機會
隨著近幾年汽車加速電動化,電池、電機和電控賽道已經出現非常成熟的公司,產業鏈中依然能看到很多技術創新。
比如新型電池正在出現,5年前行業關注磷酸鐵鋰、三元、電解液等,我們當時投資了寧德時代(300750.SZ)、容百科技(688005.SH)。現在行業比較關注固態、半固態電池,我們早期在該領域也布局了衛藍新能源。另外,800伏高電壓平臺出現,目前已經有量產車上市(注:高壓平臺可提升充電效率),可能出現新型電機,體積更小,功率密度更高。
近期動力電池原材料漲價,大家都在尋求替代方案,車企基于保供、保價的考慮,會對上游資源進行布局。我們作為投資機構會關注如何降低鋰礦提取的成本,更關注技術上的突破。
汽車智能化趨勢也為相關產業帶來機會。自動駕駛方面,當前L1、L2級輔助駕駛的滲透率已經很高,在新能源車里超過40%。在那之后,隨著高算力激光雷達上車、數據的累積和算法的升級,L3級自動駕駛的到來可能會比想象中更快。
隨著智能座艙的發展,汽車很可能成為第二或第三生活空間,我們可以在車艙內辦公、娛樂等,會有很多產品和服務進入這個場景中,比如AR、VR,這些技術在車內場景都很適用。
這些賽道往往有多種有待驗證的技術路線,需要從產業趨勢去判斷這些路線是否正確。我們會考慮,行業、消費者最終需要什么。比如電池要有更高的續航里程,高鎳可以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大的儲存容量,所以當高鎳三元正極材料公司容百科技(688005.SH)出現投資機會時,我們很堅決地就做了決策。這是我們決策最快的一家公司。
如何在合適的時間點出手,也很重要。如果投得過早、產業生態還未形成,可能出現在研發側投入很重而結果仍不理想的情況。蔚來資本是一家自帶產業基因的獨立投資機構,我們的一個優勢是可以協同行業相關資源,賦能被投公司,使其產業化加速。比如激光雷達公司圖達通,我們判斷它有能力達到車規級要求,但在我們投資圖達通之后,受大環境影響,行業發展緩慢,蔚來資本在這期間持續加碼圖達通。這期間,圖達通與蔚來汽車合作共同研發產品,使得其雷達產品快速達到車規級要求。
我們認為,新的汽車品牌也會有機會。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變高,中國自主品牌滲透率提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,我們也會關注新的汽車品牌。然而造車也很不容易,要做好品類定位、用戶群定位、開發好產品,并在合理的成本范圍內把車造出來。怎么投、投哪家,我們會很謹慎地去考慮。
新能源:確定性高,難度不小
新能源是確定性很高的一個行業,在世界范圍內都受到重點鼓勵。尤其俄烏沖突之后,歐洲加快推動可再生能源的利用,能源開發和儲存會變得更加重要。其中,創業公司有一定機會。
現在風電、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已經實現平價上網,接下來更多的突破可能會出現在儲能環節,比如分布式能源系統等。儲能的規模會非常大,但是具體的技術路線還需要討論。現階段從業者需要判斷不同的技術路線,并將其轉換成商業化產品。
另外,提高發電效率方面也有機會,比如讓同樣的面積轉化更多的電,創業公司可以挖掘這類新型技術。
第三,新能源和汽車的結合也值得關注。如何提高運營車輛的電動化程度,搭建配套的能源體系等,都是值得探討的機會。也有一些問題需要深思,比如一些非常依賴補貼的行業,待補貼退坡后是否還會有競爭力。
能源行業的特點是,一旦抓住機會,市場就會非常大。
我們看到現在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創業者都涌進了新能源行業,對他們來說,首先要堅定地把互聯網的創新思考帶進來。僅僅技術好還不夠,一定要有自己的商業思考。就像蔚來把用戶思維帶進汽車行業一樣,在新能源行業,跨界創業者要發揮自己的優勢。
同時,創業者也要尊重行業規律。中國有世界上最大、最穩定的電網,也有中石油、中石化這樣的能源巨頭,還有超高壓、特高壓網絡的基礎設施。傳統巨頭承擔了很多國家任務,將穩定性作為首要考量,新公司要思考如何去和這些巨頭合作,提供創新方案。比如在新型儲能上,巨頭可能動力不大,那創業公司就有機會。
值得注意的是,相比于汽車行業,能源行業里政府主導的因素更多,相關政策的探討、引導非常重要。
全球布局:出海及供應鏈變革下的機會
近一年多,中國品牌出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。
出海時,好的產品力是一方面,這一點我們通常不擔心,因為中國品牌的產品力非常強。值得注意的是,一定要熟悉本地的商業環境,找到適合當地的營銷方式。
俄烏沖突讓歐洲加速推動可再生能源,太陽能出海趨勢更加明確。此外還有很多其他領域,比如儲能產品國內競爭激烈,毛利水平也不夠高,海外電價高,毛利空間更大。
中國汽車品牌的出海也有一些挑戰。因為汽車產業通常是各地的核心經濟支柱,中國品牌面臨的阻力自然會更大一些。如果能把這些難題處理好,中國產品在海外市場將非常有競爭力。
疫情之后,在供應鏈安全角度我們有一些新的思考。以前中國被認為是世界工廠,現在供應鏈的集中度會降低,呈現區域化趨勢。很多中國公司都在從供應鏈的角度考慮如何在海外布局,主要經濟體也會要求企業在當地組織一些生產。
另外,對于海外的技術公司,我們也一直在考察,最近有一些確定的投資項目。歐洲、美國都有一些很好的創新技術公司。中國電動車的創新已經走在前面,海外技術公司也希望能進入中國這個最大的市場。
總之,當前機遇與挑戰并存。創業者需要保持信心,只要做的事情符合產業規律,產品有核心競爭力,就不用過于擔心。去年是募資大年,這些資金將會投入到頭部公司中;同時,創業企業也要關注企業的盈利性,更加關注商業的本質,更快去獲得現金流造血功能,為企業發展提供安全墊;第三,企業也要加強和營商環境好的地方政府合作,尤其是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產業,尋求政府的支持。
免責聲明:本文轉載自互聯網,僅作讀者參考,若稿件有涉及侵權或對內容有任何質疑,請立即與本公司聯系,我們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,再次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。